五岁孩子很自卑,家长怎么做才能够帮她自信起来?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5
"

家长邀答:小朋友现在五岁,爱哭,敏感,还胆小,不喜欢跟人交往,老喜欢自己呆着。做功课或其他事情如果不顺的话,特别容易着急发脾气。问她好好地为什么要发脾气,她说是生自己的气。我也没咋样她啊,她怎么就这样了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她吗?

答:谢邀。五岁是小孩子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常规来说,5岁左右孩子的人格塑造差不多可以完成80%了,之后的成长不过是补充和塑造另外的20%罢了。“一会儿天使一会儿魔鬼”是对这个年龄段孩子最真实的写照。因为正值懵懂无知幼儿期向充满探索精神少儿期的转变阶段,也正值父母家人单向维度的社会关系向幼儿园师生多维度社会关系的转折阶段,孩子心里充满了各种不安、无序和不确定感,适应这一切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极端情绪导致“猪嫌狗不爱”。

与此相应的,五六岁也是孩子性格塑造、生活习惯、自身潜能等养成与开发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家长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个关键期和最佳期?从而实现孩子心理成长、认知拓展、精细做事、共同生活、独立生存等能力的齐头并进、全方位发展?至少应当有三种身份定位:

1、“五心”观察者→自卑症状:孩子的哪些表现是自卑?

要从根本上改变和重塑孩子因自卑而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家长首先得是一个“五心”观察者。何为“五心”?即“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此“五心”早已经是服务行业的基本理念和公开标准。服务行业工作人员面对南来北往的每一个陌生人尚且能够做到“五心”,为家长者面对自家这个永不可能回炉再造的“终身唯一资产”,难道就不能分出点时间、拿出点“五心”精神成为孩子成长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就像医生给病人看诊需要长期观察和建档一样。通过“五心”观察,详细记录并弄清孩子的日常表现到底属不属于自卑,是助益孩子全面发展的第一步。五六岁小孩子有哪些表现和症状可以归属于为自卑呢?

一是过分敏感:经常性自己瞧不起自己。

五六岁的小孩子如果过分敏感,经常性自己瞧不起自己,便属于自卑。

正如题主所述,“做功课或其他事情如果不顺的话,特别容易着急发脾气。问她好好地为什么要发脾气,她说是生自己的气。”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生自己的气呢?因为她觉得正是因为自己笨,啥事都做不好,所以别人才不喜欢自己、不重视自己——过分敏感的反面,即是过度自尊。

尤其是五六岁的小孩子,按其心理发展态势,正值寻求群体认同的心理阶段,从本心里非常渴望得到父母及小伙伴、老师们的重视和认同。与此同时,当大人或其他小伙伴对他表示认同和赞美的时候,这类孩子又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习惯了瞧不起自己,所以认为这些肯定和赞美都是自己不配得到的,是大人违心的假话或挖苦,于是为了能够得到他人“真的”重视和认同,这类孩子会对自己更加苛刻;因为过于苛刻,一点点小缺憾都能被无限放大,进而催生更多的自卑。

同事家的小苗苗就是这样一个过分敏感的孩子。大多数时候她都不乐意跟大人玩,总是自己一个人呆着。很荣幸的是,这小家伙似乎很喜欢我,每次见了,都要想方设法表演些新东西给我看。这段时间学校排练“六一”节目,她是领舞,见我之后兴冲冲让妈妈播放伴奏音乐,她也很隆重地去换了舞蹈服和舞鞋。音乐响起,小苗苗伸胳膊踢腿儿翩翩起舞,结果转圈儿时候不小心打了个趔趄,小苗苗生气坏了,立刻要求妈妈重新播放音乐,她要重跳。重跳时候不知怎么地,左脚又跟右脚绊了一下,小苗苗简直出离愤怒,大眼睛里能喷出火来,坚决要求重新播放。第三次跳的时候,明明一切都好好儿,我们正在给热烈鼓掌,她却一下子趴倒在地上号啕大哭。问来问去,才知道是跳舞时的一个手势动作不对……说实话,跳的真好,我只顾着给鼓掌了,根本就没发现哪个手势怎么了,但她自己却坚决不肯放过自己,趴在地上边哭边撕扯舞蹈服和舞鞋,大人怎么哄怎么劝怎么拉都不管用。

总之,如果孩子过分苛责自己、过份放大别人对自己的观感,任何一丁点风吹草动的负面言语、体态语言、表情语言等都能够导致他们情绪崩溃;即便别人很真诚地认同和赞美,他们也会认为是虚伪和应付,这就属于很典型的自卑症状了。

二是心态失衡:习惯性看不见自己的优点。

五六岁的小孩子如果很容易心态失衡,并习惯性看不见自己的优点,也属于自卑。

五六岁儿童处于学前晚期,心理发展继续着四岁年龄的心理特征,但又有着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仍然喜欢游戏,但玩游戏的水平会更高,好奇心会更强,遇事能够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等等。

然而,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人交往过程中极度缺乏自信,哪怕是三四岁小孩子都能办到的事情也会让他们畏首畏尾;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人家说啥就听啥,哪怕这个发布指令的孩子比他年龄小、比他个子矮、比他弱很多,哪怕他明知道这指令不对也不敢反驳或拒绝;也从不主动承揽事情,即便玩游戏也是被动跟从,遇到有不好的、错误的事情就会归因为“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都是我太笨”等等。

总之,孩子如果具有这么两个特征,就属于典型的“心态失衡式自卑”:一是不能自助,总是看不见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永远低估自己、永远高估别人,很容易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和欺压;二是情感软弱,因为长期体验不到自身价值,所以一点儿小事也能够导致心态失衡、情绪崩溃,很容易陷入恶性心理体验之中走不出来,习惯性认为“我是弱势的”“我被欺负是正常的”。

三是情绪化:归因性夸大自己的缺点

五六岁的小孩子如果过于情绪化,归因性夸大自己的缺点,也属于自卑,前文所述的小苗苗,也有过度情绪化、过分夸大自己缺点的症状。

“熊孩子”这词大家都不陌生。熊孩子和他们的熊行为近年来铺天盖地、频上热搜,被网友列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之一”。甚至于,有些高级餐厅会规定,“允许带宠物狗!拒绝7岁以下儿童入内!”诸如此类,有网络话语权的成年人都在众口一词批评和批判熊孩子,却没有人愿意将心比心把自己放进那个熊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中,从而真真切切凭良心探一探、究一究熊孩子行为背后的源头和动机。

“熊孩子能有什么源头和动机,不就是跟着熊父母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学过来的吗?”曾有人如此怼我。是的,不容否认,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确实是导致熊孩子熊行为的主因。但是,冷眼旁观的看客们、唯恐天下不乱的喷子们难道就不应当背负一部分责任么?身为成年人,动不动因为一两句口角而大动干戈、拳脚相向的不在少数,更何况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不够成熟、相对弱势的小孩子?他们更加无力应对生活中诸多不确定性危机事件,无力应对来自于他人另眼相看的恶意和冷暴力,他们只会本能地用更加惹人讨厌的、更加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被过分压抑的情绪,以及渴望爱和重视而不得的愤怒!

总之,过低评价自己、过度夸大缺点,常常在畏惧、忧虑、担心、多疑、不安与过度急切、热情、高昂、自负等极端情绪之间来回摇摆等表现,便属于典型的五六岁孩子的“情绪化自卑”。

2、温和支持者→自卑根源:孩子的自卑从哪里来?

要从根本上改变和重塑孩子因自卑而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家长首先得是一个“五心”观察者,其次得是一个“温和支持者”。

什么是温和的支持者?正如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的概括,“如何深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有了来自家长温和的支持,孩子们不同根源、不同症状的自卑才能够得到平复、改变和疗愈——世间没有无因之果,孩子的自卑到底从哪里来的?

一是来自于:对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差异的错误认知。

五六岁小孩子以为自己看到的、认为的那个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

比如同样年龄的小孩子,有些发育快一些,有些发育慢一些,这种天赋差异被成年人过份夸大或看得太重,便会导致小孩子不能正确和客观对待这种差异,对“人家能做好、自己做不好”这种情形产生极度糟糕和无能为力感,从而将之笼统归因为别人确实比自己强、自己确实比别人差,进而形成自卑。另一方面,某件事情没做好,跟他自己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但他会认为全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种“都是因为我”的过度归因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哪怕再容易的事情也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于是就形成了自卑。

二是来自于:父母双重标准下的过度敏感。

五六岁小孩子,他们介于小小孩子与大孩子之间,是个非常尴尬的年龄。家长有时候会拿对待小小孩子的方式对待他们,比如全权包办孩子的一切日常生活事务、全权做主孩子的一切情绪和意愿;有时候,又会用对待大孩子的态度和标准要求他们,一旦达不到,就会被加倍指责并背负家长的失望。被父母完全不信任、又完全信任的双重标准笼罩下、格式化的五六岁小孩子,他们一方面被剥夺了自己动手做事锻炼意志与毅力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又因为达不到大孩子的高标准而被打压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们常常因为大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而胡乱猜疑、心事重重,这种状态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引正的话,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孩子自己把自己逼得越来越封闭,一种是孩子自己把自己压垮。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果遇到严重挫折或失败,原本轻微可调节的自卑便会深入骨髓、终其一生而不得疗愈。

三是来自于:心理能量被剥夺和情绪阻塞。

中国式父母在孩子那里其实是最没权利、最没权威的,但太多的父母却站在权利与权威的顶峰用最简单粗暴的辱骂、殴打等方式企图“让孩子听话”!尤其是对“猪嫌狗不爱”的五六岁孩子,他们的情绪情感与妈妈是共生关系。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分辨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父母的情绪之前,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能量就像翘翘板的两头,这一头高上去,那一头必然会低下来。

打工者听老板的话,是因为他决定着我们的饭碗、影响着我们的生存质量和职业发展;公务员听领导的话也是同样的道理,领导决定着他的岗位调整和职位升迁。孩子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呢?他是父母十月怀胎亲生的,永远不存在被开除的可能,更不存在被饿着被冻着被无情抛弃的可能,所以孩子当然可以肆无忌惮啦——“你能把我怎么着!”中国式父母明明在孩子那里最没有权力、最没有权威,但悖论的是,中国式父母却往往认为自己在孩子那里应当是最有权力、最有权威的!

孩子哭闹的时候,不去仔细的倾听、不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哭,而是一见孩子哭就霸气侧漏一声吼,“不许哭,再哭就……”父母一方过于强势、过于情绪化,孩子的心理能量就很容易被剥夺、被削弱,进而产生被抛弃感、无序感和恐惧感。恐惧是人性中最深入骨髓的阻塞与阴寒,五六岁心理和生理转型期的小孩子被父母的粗暴对待、强势碾压,只会越来越内向和胆小怕事,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越来越弱下去,也会越来越认为自己不行,于是,自卑就来了。

3、权威引导者→自卑改变:孩子如何变得自信起来?

要从根本上改变和重塑孩子因自卑而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家长首先得是一个“五心”观察者,其次得是一个“温和支持者”,第三得是一个“权威引导者”。

什么是“权威引导者”?如果把家长引导孩子走出自我封闭和自卑、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这个过程当做一次旅行,引导者就得担负四种角色:一是旅游线路规划者,二是导游,三是驾驶员,四是高德导航。

五六岁的小孩子之所以自卑,本质根源在于种种不当家庭教育及负向自我归因背后的心态问题!心态不一样,对同一个事件的解释就会不一样。悲观心态的人常常会把不好的事件解释为不可改变的、永久的;而乐观心态的人,则会从不好的事件中解释出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意义。身为父母和“权威引导者”,时时处处留意留心,给孩子一个正面积极乐观的解释比什么都重要!

《阿甘正传》大家都不陌生,那个智商只有85的笨小孩,却成就了绝大多数高智商人们永远无法企及的辉煌成就。阿甘被多家学校多次拒绝的时候,他的妈妈是怎么解释的呢?她说,“我的孩子只是慢一点!”

3.1、家长如何引导自卑孩子们的心态由负向转至正向,给同一事件和情绪赋予正面积极的意义?

家长如何引导自卑孩子们的心态由负向转至正向,给同一事件和情绪赋予正面积极的意义?四步走即可:

一是倾听。专注地关注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二是转念。当孩子陷入负面心态不能自拔时,家长要从这个负面事件或心态中找出让孩子乐意接受并为之践行的正面意义;

三是强化。可以在晚上睡觉前、早晨起床时进行正向心理暗示,帮助孩子一遍遍强化“我能行”“我很棒”等信念。

四是扩展。可以借助于公众场合,大声讲出孩子哪怕再微小的进步,并通过这一个正向点带动更多正向的点,渐次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3.2、以上四种改变自卑的理念和步骤,落实到真实生活中,应当从哪些小事做起?

以上四种改变自卑的理念和步骤,落实到真实生活中,应当从哪些小事做起?用具体行动帮助孩子战胜自卑的方法举例如下:

一是鼓励孩子:站到人前。

给孩子加油鼓劲,让他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到众人面前。尤其是一些家庭聚会、亲子社团、家校互动等公众活动,尽量陪着孩子挑前面的位子坐。孩子从刚开始的害羞胆怯,慢慢学会了自动自觉坐到最前面位子、站到人群显眼位置的话,人们的目光便能够是阳光,众多人众多目光的注视就相当于众多阳光的照耀,时日渐久,在这些阳光潜移默化的温暖和滋养下,孩子就会像蓬勃的小向日葵一样,越来越明媚灿烂,越来越愿意把自己放在老师、同学和更多人的视野之中——别小看简简单单一个座位、一个站位!孩子在显眼的位置久了,就会慢慢放大自己在人们视野中的比例,增强自己反复出现的频率,而这种反复的强化,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二是教会孩子:正视眼睛。

自卑怯懦胆小的孩子有一个明显日常行为,就是跟人说话时候目光游移、躲闪,从来不看对方的眼睛。正如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别人的眼睛是别人心灵的窗口,自己的眼睛当然是自己心灵的窗口——孩子与人交往时候是什么样的眼神,自己的心灵就是什么样儿的!敢不敢抬起头来正视别人的眼睛,就意味着这个窗口传递出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勇敢正视别人就等于是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我是阳光的,我是坦荡勇敢的,我尊重你,我喜欢你。”反之,孩子看别人时目光躲躲闪闪从不正视,就意味着自己好像是做了亏心事,这时候这个窗口传递给别人的信息就是自卑、胆怯和恐惧。所以呢,鼓励孩子从学会“睁大眼睛、正视别人”开始,就是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积极心态、自信勇敢的开始。

三是训练孩子:快步走路。

自卑的孩子,走路总是拖拖沓沓,脚底子嗞嗞啦啦在地面上蹭,迈动的步伐缓慢,走路的姿势懒散,而这种拖遢遢的、松散散的走路状态,其实反映地就是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孩子对自己心里头许多不愉快感受的生理反应。通过改变走路姿势和走路速度,能够校正一个心态上暮气沉沉、行动上迟迟缓缓的孩子像一个真正的孩子那样,昂首挺胸,轻快敏捷。而这种昂扬的身姿、跃动的步伐,会从身体的外在生理状态映照并催发内心深处的明朗感觉,会让自卑逃得远远的,会让自信生根发芽。

四是引导孩子:大声说话。

自卑的孩子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说话声音总是很低,吐字也很模糊,嘀嘀咕咕嘟嘟囔囔,听者费劲巴拉总是听不清。咱们前面的第一个小方法是鼓励孩子挑最前的座位或站位,再加上正视眼睛、快步走路等生活状态和习惯的调整与强化,孩子就有了相对较充足的心理能量,就能够有勇气和胆量站大家面前大声的讲话了——别看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其实挺难的,有许多成年人也没有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发言。

如果孩子久久不能适应在公众场合发言的话,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大声说话开始,哪怕是周末早上到公园里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唱歌、大声呼喝,也是一种挑战自我心理设限极其有效的小窍门,这种挑战会一点点逼退自卑,慢慢放大孩子对自己的信心。等到孩子能够从容自如在众人焦点中心大声讲话、自由而活泼表达自己的时候,就意味着孩子从此有了自信心的“维他命”,他已经获得了可供养终生的勇气和胆量!

五是带动孩子:练习微笑。

“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是大自然的最佳营养。”然而,自卑的孩子面部表情通常非常少,平平板板,没有明显喜怒哀乐,更不会有夸张的各种表情变化。家长从自己做起,带动孩子从练习微笑开始,将会对整个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精神状态产生极大改变。

自卑的孩子直接对他人微笑需要极大的勇气,如果实在做不到,就降低点难度,从给自己微笑开始吧。可以在床头放一面漂亮的小镜子,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让小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继续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刚开始,家长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和孩子一起练习微笑,或者彼此给对方微笑,也可以彼此监督谁笑的更好看等。等孩子能够对着镜子自如微笑的时候,再引导孩子对着镜子做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表情,家长也可以一起做,并将这些小视频拍下来,在上学之余的闲暇时候与孩子一起快乐分享,这些古里古怪的好玩表情会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会给平淡无奇的家庭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会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终身营养。

小结:孩子的自卑或“熊”,是对成年人良知最深度的拷问

自卑的孩子难道自己就想自卑吗?熊孩子难道自己就想做熊孩子吗?不过是没人教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意外事件、如何处理别人的鄙视与恶意、如何用合理的方式维护自己的自尊。家长本身熊而不懂教、能力欠而不会教,其他大人要么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要么唯恐热闹不够大而不肯教。于是,无数的华夏家长都得面对这么个悖论的尴尬: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礼貌”“你家孩子很自卑”,但所有人都会讨厌你家的熊孩子,也会对你家那个敏感、胆小、过度情绪化的孩子贴上“没出息”的标签并敬而远之!

还记得那个普普通通的德国人吗?那个对河畔钓鱼的两个陌生小孩儿行使教育职责的德国人!他说,“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一句,该是对华夏大地上每一个有良知、有灵魂的成年人最深度的拷问!是啊,当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什么叫规则和秩序,他们的熊行为和过度自卑,便会如同高天上乌云在和暖微风中渐渐变换,变得柔软又洁白!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