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抱怨,周末带孩子去早教班,老公临时有手术加班去了,只好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去上课。朋友老公是医生,他临时要加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什么朋友会那么生气呢?
原来,这件事只是一个引爆点。平时朋友老公在家,总是回避带娃,不是借口尿遁屎遁,就是拼命的做家务。好不容易她老公带完了,结果他拿着手机一个劲的看,吸引小孩也凑过去一起看。结果这次孩子的视力测下来不及格,让朋友更加生气了。
这种现象好像也不只是他家一例,“丧偶式育儿”、“爸爸带娃活着就行”,网络上的妈妈们也都热烈的在网上吐槽着自己家的猪队友。
爸爸带娃就真的这么差劲吗?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拿到了总冠军,被誉为“国民才女”,而她的爸爸是一名律师,业务非常繁忙,可是他每天下午4:00必会关机来陪伴孩子。
被誉为中国最牛父亲的蔡笑晚,他有6个子女,其中有5个是美国名校的博士生,还有一个是研究生,6个子女毕业之后个个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
蔡笑晚在他所著的,《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中说到:父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和人生理想,子女就是我的最大荣耀,如果我有一张名片,正面就写了职业:父亲,背面则介绍我的6个儿女及他们的成就。
美国耶鲁大学1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从小由爸爸带大,其智商更高,精力旺盛,善于交际,学习成绩好。
种种事例说明,由爸爸们带出来的孩子,不仅不比其他孩子差,而且还更优秀。那么爸爸带娃有哪些优点呢?
爸爸带娃的优点常言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和母亲都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著名心理学家 格尔说:“ 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对培养孩子有一种 特别的力量。”
德国哲学家 E·弗罗姆在其《爱的艺术》中说, “ 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 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 那就 是思想境界的世界, 科学技术的世界, 法律秩序的世界, 阅历 和冒险的世界等等。
母爱是温柔包容,无条件接纳孩子。而父爱深沉、壮阔,在孩子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人格塑造,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母爱是静态的,母亲给孩子以更多体贴的关怀,母爱集中体现在亲密关系与语言交流中。
而父爱是动态的,父亲与孩子的互动更多是身体上的接触运动,做游戏。父亲带孩子更讲究规则性、责任感和公平性,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而遵守游戏规则的孩子自律性也就更好。
心理学家麦克米尼的研究发现,与那些一星期之内接触父亲不到6小时的孩子相比,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小于二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
最强大脑中江湖人鬼才之眼的王昱珩,她的女儿一学期的课程只上一半,另外一半的时间她带着女儿到处闲逛。感受大自然,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国家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李红,他从7岁开始父亲就带着他每天跑步,一直跑到高中毕业。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考入了清华,在哈佛读MBA。
父亲会带领孩子将注意力从内部到与母亲的亲密关系转向外部的世界,孩子思维更开阔,情绪更积极,更善于社交。父亲是阳刚之力的代表,家庭的支柱,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父亲会陪孩子做很多大胆的游戏,孩子在父亲的带领下,时刻感受到父亲强壮的臂弯支撑着自己,会产生浓浓的安全感,使得孩子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曾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科学研究也多次表明,男性比女性逻辑思维、空间感更好。通常,男性擅长理性思考、逻辑思考,而女性擅长,文学、艺术方面。在孩子的学习科目中,拉开分数差距的往往是数理化,而恰恰这些是父亲们最擅长的,所以增加父亲的陪伴,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相应会更好。
另外父亲对孩子性别角色的认知也有巨大的作用,女孩在与父亲相处中通过撒娇等亲昵互动,更能意识到自己的女性角色,而男孩子则会以父亲的形象作为榜样,这些是母亲一个人做不到的。
“代际效应”是造成父亲缺位的主要原因1、什么是“代际效应”
德国学者费纳克斯经研究后他发现,一个人的“父亲角色”意识 与他在小时候感受到的父亲行为有关。
一个男性在小时候如果他的父亲经常陪伴他的成长,他能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那么他对下一代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陪伴和养育。这就是代际效应。
代际效应指前后两代人中后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响并很难脱离上一代人的社会特征。
2、“代际效应”造成父亲缺位
然而我们上一代父母都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推崇的是男尊女卑、大家长式的教育。这就造成了父亲的角色永远是要具有威严,而威严的形成就需要和孩子保持距离感,并且对孩子进行处罚从而起到威慑力。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性,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会下意识把自己的形象与小时候印象中父亲的形象重合,并且将父亲和自己的相处模式也运用到自己和儿子身上。
其实很多男性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原生家庭”的问题,但是目前中国社会还是会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认为男人不应该过多参与孩子的养育。
我大学室友晓静就曾因为这事和她婆婆闹过矛盾。晓静的老公对她非常体贴,在生完孩子后,为了让晓静能安心坐月子,孩子晚上喂奶、换尿布都是由她老公来做的。
当晓静的婆婆来看孙子时,看到自己儿子在给孙子换尿布,就直接批评晓静:“这怎么是让大老爷儿们干的事情,要你女人干嘛呢?”
婆婆认为男人就该在外面闯,拼事业,而家中的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应该做的事情,男人换尿布更是“晦气”的事情,晓静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婆婆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那时候女性地位社会地位低,家里的经济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
而其实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同样重要。一旦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缺位,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发展会造成巨大的缺陷。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尤其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对母亲非常依赖。如果父亲不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时间一长,父子之间有了陌生感和隔阂,就更难以亲近了。所以要让父亲在养育孩子的早期就加入到带娃的行列中来。
如何让更多父亲加入到带娃的行列中来?1、改变观念
想要切断“代际效应”对父亲角色的影响,就需要他有自我觉察能力,不断地在生活中觉察自己的行为,并且进行反思。久而久之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改变从小形成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妈妈们可以多发一些爸爸陪伴对孩子重要性的文章或者故事给爸爸们看,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刻意挑一些父子的亲子类节目,例如“爸爸去哪儿啦”,潜移默化地改变爸爸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男人带娃是很正常的事情。
2、合理的家庭分工
就和家务分工一样,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也需要父母做好分工。
比如我家,我和老吴很有默契地自动分工:体力活他来,精细活我来。
什么是体力活呢?
比如给宝宝洗屁屁、洗澡、穿衣服,陪孩子玩游戏、讲故事,哄睡等等,需要花很大精力和体力的事情老吴都会主动承担。
而其他的,给宝宝做辅食这种我担心他做不好的,就由我来做。
分工明确很有效地让爸爸们自愿承担起带娃责任,毕竟我们这一届父母都是很有契约精神的。
3、多参加亲子活动增进父子亲密关系
亲子活动可以让爸爸们在和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和了解,激发出埋藏在心底的父爱。
很多爸爸们其实都不善于情感的表达,在感情上比较沉默、内敛,但并不代表不爱孩子。参加亲子活动时,当爸爸们和孩子“疯”在一起,爸爸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着打开自己的内心,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4、单亲家庭及时“补位”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目前的单亲家庭总 数也有 400 -500 万个左右。
离异家庭中,小孩大多数由母亲抚养,而很多父母感情的破裂造成了孩子与父亲几乎很少见面。
美国的单亲家庭已超过 1000 万, 占全国家庭总数的 1/3 以上。而在一次调查中发现, 父母离异的孩子中, 有 42 % 已有一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 每周 有 5/ 6 的孩子不能和父亲见面。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父亲”这一角色需要及时“补位”,而很多女性会因为一次婚姻失败对亲密关系有了阴影,以及担心孩子接受不了等原因,很难再开始第二次婚姻,造成孩子的成长中只有母亲这一个角色。
为了减少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以在孩子的成长中,由其他角色的男性补充进来,比如孩子的叔叔、爷爷、姥爷等亲属。
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失美国 1998 年的《父母》 杂志中,曾有过一些具体的描述,父亲被认为对儿童 的一生有下列影响:父亲更爱与儿童玩闹;父亲对儿 童的推动作用更大;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父亲对 儿童的约束更多;父亲使儿童更接近社会,为他走进 现实世界做准备;父亲帮助儿童发挥潜能等。
父爱如山,孩子背靠大山,才能向更远的地方前行;父爱如灯塔,孩子即使行在迷雾中,也不害怕走失方向。
"参考资料:
1、《儿童发展中父母参与的研究综述》,【作者】 李燕芳; 管益杰; 楼春芳; 周英; 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 【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875; 北京100875; 北京100871; 北京100875;
2、《成长,呼唤父爱——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者】 陆娟;【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黄麓师范学校;
3、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4、《父教缺位对男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王著, 刘爱书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哈尔滨 巧
5、罗斯·派克. 父亲的角色[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