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孩子的敏感期,知道这以下方法就足够了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小叮当已经3岁半了,今天分享叮当4个月的时候的经历,也算是一个老母亲给新手妈妈的一些小建议。

4个月的叮当,经历了视觉敏感期,那会突然对吃手无比着迷,我知道他的口腔敏感期到了。儿童的敏感期在生他之前只是了解,但现在目睹发生在孩子身上时,真的感觉好神奇啊。

吃手吃脚、乱扔东西、啃玩具、到处乱爬乱走.....我想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画面是每一个妈妈都会经历的,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光线的明暗、物品的软硬、空间的深浅都是理所当然的事物,但对于出生的婴儿来说这些都是需要他们用幼小的身体、看似调皮的行为,去一件件尝试,才能获得的自我认知。

最近又把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和蒙特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拿出来啃了一番,今天就和你们分享一下0—3岁的宝贝将经历哪些奇妙的敏感期:

01

视觉敏感期

我从黑暗中来,我在适应光

(0—5个月左右)

视觉是宝宝最先发育的感官,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出生的瞬间,突然从黑暗跳到了光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此他就爱上了光,进入视觉敏感期,宝宝的视觉细胞通过不断的受到光刺激,而迅速发育成熟。

1、0—3个月:明暗敏感期

此时的宝宝眼睛还处于一种近视、弱势的状态,在他的眼里世界是黑白与模糊的,因此此时敏感期的显著表现为:喜欢明亮,害怕黑暗——刚刚从黑暗的子宫来到光明的新世界,自然对一切光线变化都充满着好奇,他会喜欢盯着明暗交接的地方看,因为不能适应一会亮一会暗,他会在夜晚大哭,因为没有光的世界令他恐惧不安。

此时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与陪伴宝贝适应昼夜交替,感受光线变化:

(1)白天睡觉拉上窗帘,晚上也关灯睡觉:让孩子慢慢明白,光没了还会再有,长期暴露在灯光下睡觉,光线对眼睛的刺激会持续不断,眼球和睫状肌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易损害视网膜,还影响睡眠质量。

(2)哺乳时做做鬼脸:在和宝宝互动时,保持25-30cm的距离,注视孩子眼睛,同时变化脸上的表情,此时,你的眼睛、颧骨、下巴所反射的不同光线对宝宝视觉发展有极大的刺激作用。

(3)准备一些黑白色卡——黑白相间、对比强烈、轮廓鲜明、图形相对简单的图片(这个果断时间推进0—1岁的书单会有专门的卡片介绍)

2、4—5个月:移动敏感期

此时宝宝的眼睛特别爱追逐移动的物体,爸妈们可准备一个红色绒球,在离宝贝15公分的距离,先发出声音吸引孩子注意,然后缓慢移动球引导孩子进行“追视”,没有球,用自己的脸也可以,但每次“追视”时间不可超过2分钟,否则宝宝会累哦。

02

口腔敏感期

用嘴巴“尝尝”这个世界

(2个月—4岁左右)

爱吃手,什么都往嘴里放,爱咬人、咬东西——两个月开始,宝贝们似乎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塞进嘴里,爸妈们别着急,宝宝不是饿了也不是调皮,他正在用嘴打开世界的大门呢。

婴儿出生后,唯一能使用的器官就是眼和口,吃手就是他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先通过吃手充分了解了自己的手长啥样,是个什么感觉,手被唤醒之后,他开始用手拿起眼前的东西尝,用舌头和牙齿去感受“软”“硬”“酸甜苦辣”以及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了解自己口腔的各个部位与各种能力......这些抽象的概念,通通是靠宝贝一口口“尝”出来的。

整个口腔敏感期可能会反复出现,并持续到3-4岁,如果爸妈们总是阻碍宝宝此时“吃手”的工作,使得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满足,孩子日后可能会出现抢别人的食物、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等情况,甚至还会发展成吐口水、骂脏话等不良行为。

爸妈们应该做些什么:

1、从哺乳说起:

不论是母乳还是人工喂养,在哺乳时都尽量满足孩子享受吮吸的需求,母乳时有耐心,即使被宝贝咬到也平静对待,喝奶瓶时不要为了图快把奶嘴口剪大。

2、不要太紧张:

不要太去注意宝宝吃手以及见啥就放嘴里的行为,认为这些都是一种毛病,过于干涉,甚至对宝宝进行威胁与恐吓。

口腔敏感期是孩子的一种自然表现,过于干涉,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停止吃手,但是他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去吃,吃的时候提心吊胆,担心被父母发现,吃完之后,也会焦虑自责的想象爸妈说的虫子会跑到肚子里等等可怕的情景,当然,可能最终他也会发现父母恐吓中那些可怕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感觉父母在骗他,吃手的行为则被再次强化,一发不可收拾。

3、换种方式满足口腔:

想避免孩子去咬不干净的东西,不如多提供一些软硬不同的食物、橡皮圈等干净,且质地不同、材质环保的物品,让宝宝尽情地去咬,对于小宝宝可以准备一些磨牙饼干、橡胶奶嘴等,而对于大一些的宝宝,则可提供三四个物品供他自由选择,让宝宝有些新鲜感。

另外,可以把孩子爱用嘴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是也不必严格地消毒,这是增强孩子抵抗力一个机会;在出门的时候,父母可以带上一包消毒湿巾,及时擦擦孩子的手。

03

手的敏感期

用手思考世界

(6—8个月左右)

上文提到的“吃手”就是手部敏感期的萌芽,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一两个月时“吃手”吃的并不是那么熟练——举了半天都不能将手准确的放到嘴里。

而通过执着反复的练习,6至8个月时,孩子手的敏感度和灵活度大大提高,并且伴随着爬、走能力的发展,宝贝将手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手的敏感期便真正开始了,宝贝和爸妈的冲突也将越发扩大化——撕纸、扔东西、见扭就按、见软的就要捏,吃饭都是“手抓饭”,到处翻、拉、掏……乐此不疲。

别担心,恭喜你,你家宝贝的大脑发育得非常好~

“动手”是一个由大脑指挥,充满智能的行为:

(1)手眼协调能力:孩子运用视觉注意到一个物体,然后大脑指挥手精准的伸过去,再抓起来(抓这个动作将经历“一把抓”到“两指捏”的进化过程)。

(2)手部肌肉记忆与认知功能:接着孩子用手感受着不同物体的质地、重量、形状,并对这些感受进行记忆,感受完毕之后,大脑还需调动各个神经指挥手部进行扔出去、拖走、塞回去等精细高难度动作。

(3)空间感:在扔、塞的过程中孩子感受着皮球离地面到底有多高,抽屉到底有多深,一个空间的东西可以抖出来,外部的东西可以塞进去,这些都是幼儿认识空间的最初过程。

(4)注意力:对于脑部发育不全的孩子来说,完成以上整连串动作的过程,都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与耐心,这也就是所谓学习注意力最初的萌芽。

是不是很复杂?!没错,因为“手是身体功能中最伟大的智慧工具”,孩子在手部敏感期的练习直接影响着他未来的动手能力与大脑发育。

这时爸妈们应该做些什么,和“口腔敏感期”差不多——不干涉、不注意、提供更丰富更干净的物品让他抓握,别批评,也无需刻意表扬,也千万别去指挥孩子该怎么抓握,在你那么灵巧有力的双手面前,孩子会感到挫败和失望,并且还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就让他自由的去探索把~

04

走的敏感期

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7个月左右)

走的敏感期大约从孩子7个月开始,先是不愿坐,要爸妈拉着双手在膝盖上跳,四处爬,慢慢的开始蹒跚的到处走,接着开始迷上爬楼梯,到处跳、钻,以及“放着好好的大路不走,非要走小路”。

学会走路使得宝宝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宝宝可以不再依赖成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由的探索更广阔的空间,当他看到一个感兴趣的东西,走过去就是他的全部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不怕摔不怕累,不断前进——这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形成积极主动、独立勇敢品质的萌芽。

在走的敏感期,宝贝可能会给爸妈带来很大的困扰——“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我们在后面疲惫不堪地跟着”。

别担心,当孩子走的能力发育完全,大约两岁时,他就再也不想走路,想尽办法让你抱着他,因此,在他对“走”满腔热血的时候,就由他尽情的走吧,我们需要暂时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去配合宝宝,让孩子走的能力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四处爬、走、翻、跳的宝宝还给爸妈们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担心孩子磕着碰着,国际上著名的“视崖实验”证明孩子对视觉上表现出低洼的部分是不会爬过去的,有天然的自卫意识,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一旁唠叨与限制, 而是:

1、保持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跟在孩子几米外保护他,不随意扶孩子,允许并平静对待孩子会跌倒,让孩子通过跌倒了解危险,训练平衡,而不是通过将“危险”提前告诉孩子,破坏孩子自由探索的勇气,与自我保护的能力。

2、收拾好家里:避免孩子在走路时因地面湿滑,以及地面一些尖锐物品而受伤,桌椅角需用软套包好,桌面抽屉柜子东西需安全摆放,以免孩子撞到时,东西跌落砸到孩子,一些危险物品放置到孩子拿不到的位置。

3、鼓励孩子向前:《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一个叫策策的十个月宝宝在户外爬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排有些高的杂草,那大概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碰到那么高的杂草,他害怕了,左右来回爬,不肯向前,妈妈发现了,并没有直接把策策抱起来,而是蹲到杂草的另一面,伸出手鼓励策策爬过来,策策一番挣扎,大哭着闭上双眼一头撞过了杂草,趴进妈妈怀里一顿痛苦,但从此,他再也不怕杂草了。

孩子在“走”的探索过程,以及未来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很多障碍,当孩子犹豫止步不前时,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代步向前,而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信任与鼓励,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05

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对细微事物产生兴趣

(1.5—4岁左右)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他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花手绢怎么看也不烦,我们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奥秘。

此时期是孩子的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从1.5岁大概会延迟到4岁左右,也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再好不过。需要注意的事,在孩子专注观察的时候,如果没有安全隐患,千万别去打扰孩子。

06

秩序敏感期

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2—3岁左右)

07

自我意识敏感期

感受着“我”与他人分离的乐趣

(2—3岁左右)

公众后台经常会收到这样的困惑:“丹妈,我的孩子原本很乖很温顺,为什么两三岁后,脾气突然变得很暴躁?凡事都得按照他的意愿来,否则就不依不饶,闹个没完,我真是没辙了。”

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吗?先别急,如果你家宝宝的行为是属于以下两个类型的“叛逆”,其实这可能只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和自我意识敏感期到了。

这两个敏感期就是传说中的terrble two,我曾经重点介绍过特征和解决方案,限于篇服就不全部贴出来了。

最后丹妈想说的是,无论面对哪个敏感期,“自由的心理、爱的氛围、丰富的教具和大的活动空间”都是儿童正常发展的充分条件哦!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