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的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之后,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孩子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不出意料的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拿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孩子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在家庭教育中,物质奖励是家长们的惯常用法。
物质奖励,短期内确实有效果,但极难持之以恒。慢慢的,还会让孩子变得功利和斤斤计较,影响孩子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人的欲望永远有满足不了的时候,孩子也是一样,父母并非是万能的,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时候,就会向反方向发展。
用钱作谈判筹码?给多错多
下面这个场景,你肯定不会陌生:
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积木玩具,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说了一句:“这是你外公给你买的生日礼物,还说了,你期末考试要考得好才让你玩。”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要知道,孩子远没有如大人般清晰的学习目的,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概念,以为物质便是学习的目的。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求也会增长,而家长总有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欲望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
孩子如果是个学习起来特别费劲,或者特别不擅长考试的孩子,当听到妈妈的要求时,我想会非常失望。“考试要考得好”这个目标离他太远了,孩子连尝试一下的动力都没有。或者,如果他平日里学习就特别好,听了妈妈这句话,更加鼓足了劲儿,但却在考试时“马失前蹄”,妈妈又该不该给这个玩具呢?如果给,家长“失信”了,如果不给,孩子又郁郁寡欢,又是何必?
比起物质,“廉价”的夸奖更有效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
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
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那么如何给孩子物质激励
和精神激励呢?
首先我们先弄清两者的含义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含义: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包括给孩子奖金、奖品等。
精神激励是一种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给孩子授权、对其行为的认可等。比如孩子有权利选择本周去电影院看什么电影等等。
常见的错误想法和做法
认为物质激励不好,不应该有认为精神激励就是一种赞美给予的激励不分时机,随心所欲过度使用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带来的影响
物质激励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
见效快、更明显。拥有正确获得物质的能力。消极影响:
过度物质激励会让孩子误把奖励当目的
精神激励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
成本低,持续性强。更易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消极影响:
容易让孩子对精神激励产生免疫
设置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注意什么
规则及激励内容要明确,在家内张贴。任务难度要适中,增添趣味性。不直接给物质,而是使用替代法。激励的物质是孩子想要且需要的。物质奖励时注意说话内容。不讲理孩子被该做的事。家里的家庭成员要保持一致。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紧密联系,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奖励不仅仅是获得更多的物质,而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和塑造。精神激励也要借助物质激励,而物质激励也要包含相应的思想,不能一味满足,只有二者相结合,才会达到效果!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为自信的人,因为自信的孩子愿意学习新的技能,面对新的挑战。
可现实是,有相当多孩子缺乏自信。
但是,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不自信的。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
“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自信与大人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生活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毁孩子的自信。
来源:智慧人生"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