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再给孩子讲某一本绘本发现情节几乎复制粘贴式出现后,当再次选择要讲哪本绘本时,都会自动忽略掉这本重复性极高的绘本,认为孩子已经听腻了就没有必要在讲一次了。
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不要用家长的主观思维去判断孩子的阅读兴趣,成年人的头脑已经发展成熟,所以看过的事物,几乎一遍就可以记住并从中获取到最大乐感体验,不愿再发生重复行为。
但幼儿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接受外界信息也比较慢,所以再不断接触同一件事物上,他们是不断的在吸收信息,心情也是愉悦的,而且每次都会得到不同的收获,这些收获会慢慢转成自己的认知。
幼儿再阅读绘本中重复内容时,是非常乐此不疲的。“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总被忽略。
《好饿的小蛇》《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这些绘本都是具有大量重复的内容,3岁左右低龄的幼儿在语言爆发期非常喜欢模仿。他们都觉得重复这件事特别高兴,也愿意去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在父母身边也会模仿大人的语言,模仿小猫叫,模仿他能力范围内能够接收到的所有声音,比如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无意中听到的广告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不停的叨叨叨,有些家长还疑惑:“学广告怎么这么快?”因为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
孩子内心渴望有重复性故事的时候,很容易被家长的主观意识给屏蔽掉,比如:“这本书昨天看过啦,换一本吧!”“这本书里边都是重复的,太无聊了,不想给孩子讲”……
很多孩子不会表达,家长也没有在意,将很好的一个语言表达的锻炼机会给白白错过了;有些较活泼爱表达的孩子会要求想听这类绘本故事,自己帮助父母把握机会,但父母大多也不擅长循序引导。
成人引导孩子的做法,像搭建积木,幼儿可以拿着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地以自己的办法拼接搭建,并在发展成熟之际展现出来。
所以,他们一定会在重复共读中,以行动或语言来显现出他已掌握或学会的某些东西。或许某天休息后,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会自己整理物品了。
所以:当孩子在一个方面的经验获得充足感后,他自己会去寻找新的内容,而且你会发现,其实一本书它会带领着我们去找到下一本书,所以家长要做的是:顺应孩子的需求,应势利导,适时地去提供他需要的读本就好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