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阿乐的儿子童童,今年6岁了,平日里十分乖巧懂事,同龄的孩子都要玩具,要吃小食品,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可是童童却分外的懂事,从不伸手要东西,也不和小伙伴打架。一次,阿乐看到小区中的一个小男孩子向他炫耀自己的新玩具,回家后对他说:“儿子,周末爸爸带你去商场,咱们也买一个那样的玩具,好不好?”他本以为孩子会欢呼雀跃,没想到童童却说:“不要了,爸爸,我也不是很喜欢那个玩具。”,阿乐愣住了,因为他当时明明在童童的眼神中看到了渴望。阿乐对我说,他不明白为什么童童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呢?他还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却那么懂事,那么早熟,像一个“小大人”一样。
阿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都把自己的孩子像“小大人”当成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在世俗的价值观中,早熟是值得欣慰的,俗话说“三岁看老”,越是早熟的孩子越容易赢得社会的认可,长大后更容易获得成功。
可是,物质上的成功,社会地位的提升,就是生活的全部吗?天才少女蒋方舟是早熟的典型代表了,7岁写作,8岁出书,12岁写出《正在发育》,完全的成年人的视角,幼年就和父母辈的作家一起参加各种交流研讨会了,大学毕业后直升杂志社副主编。然而她在访谈中却说自己成年后一直尝试克服“讨好型人格”,直到在东京呆了一年后,才慢慢治愈。
08年奥运会一曲《歌唱祖国》走进亿万人民心中的红衣女孩林妙可,进入演艺圈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濮存昕就曾直言不讳的指出她参加了太多拍摄,太多老师教她如何表现,很怕她会失去童真。“说话太嗲”,“摇头晃脑”,正是年幼的她为了讨好大人,而“琢磨”出来的方法。
早熟的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元凶1. 父母将成年人的压力转移给孩子。比如邻居阿乐,总是跟孩子说:“家里要还房贷、车贷,还要送你去幼儿园,需要很多钱。所以爸爸妈妈才这么辛苦的去上班。”一些心思敏感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接收了这样的信息后,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生怕父母讨厌自己,丢弃自己,因而会压抑自己的欲望,用乖巧懂事来讨好父母。
2. 父母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要懂礼貌,要有良好的礼仪,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如果父母过于苛责,只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想法设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希望达到父母的要求。
蒋方舟说自己小时候和成年的作家一起开会,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从来不发表不同的观点,即使不认同对方的话,也会说您说的有道理。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普世的价值观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不自觉的以这些评价作为标准和榜样,来要求自己。眼下的一些综艺节目,孩子在舞台上讨乖取巧,家长得意洋洋,评委满堂喝彩。孩子长时间受这种文化的熏陶,自然就会模仿,学习看到的内容。
家长该如何防止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1. “逆境”教育要慎重。很多父母觉得多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易,是对孩子实施“逆境”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殊不知,“逆境”教育也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而不能一刀切。
2. 允许孩子犯错误。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一犯错误就横加指责。
列宁小时候打碎了姑姑家的花瓶,怕遭到责罚,而不敢承认,后来写信坦诚了一切,受到了爸爸,妈妈和姑姑的赞扬。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过于苛刻的标准。
3. 筛选适合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观看一些成年人的电视节目,以免将成年人的价值观过早的灌输到孩子的大脑中。闲暇的时候,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些优质的动画片,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起到引导教育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早熟的孩子心理更敏感,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切不可因为孩子乖巧,懂事就疏忽大意,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包容,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你家的孩子有”讨好型“人格的倾向吗?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