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 ,一个七岁男孩的妈妈,最近向我诉苦,她家小男孩总是对自己说的话充耳不闻:
该写作业了,听不见;
不要把衣服到处乱丢,听不见 ;
上完厕所记得冲水,听不见;
别只吃肉不吃青菜,还是听不见;
每次遇到这些情况,催促了几次还是置若罔闻,直到大人生气发火后孩子才会乖乖按照指令做。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大家都不开心。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这些类似情况,为什么孩子总会这样自动屏蔽掉家长说的话呢?明明听到家长说话却迟迟不行动,是假装听不见?还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有人说,所有小孩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虽然这对于某些父母来说不是很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大多数父母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孩子出现问题了,父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当之处。要想孩子可以接受自己的指令,高情商的父母应该这样跟孩子交流:
一、说话简洁清晰父母对同一件事情总是说完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唠叨。其实父母下指令的时候语言简洁,指令清晰,更容易让小孩接受。面对准备出门的小孩,大人可以说“我们要穿鞋子了!”
二、说话和善不抱怨父母在给孩子下达指令的时候,总喜欢噼里啪啦一长段抱怨后,再说出自己的指令,孩子肯定不听。
要想孩子接收到大人的指令,大人向着孩子说话时应该尽量用陈述事实的说法,有目光接触,带着和善友爱的目光和坚定的态度跟孩子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比如看到孩子在看电视,父母就会说,“你怎么又在看电视?我说了多少遍别老是看电视,赶紧关掉做作业去!” 事实上,父母可以换种说法,“宝宝,我感到非常生气,你把做作业的时间都花在做别的事情上了,我希望你可以把做作业放在优先位置,可以吗?”
三、用动作代替说话对小朋友来说,有时候非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让人接受,语言在此时传达的信息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
比如父母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和善而坚定地带他到自己的房间,让他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
把一张写着大人需求的便利贴给小孩,让小孩复述里面的内容。
或者突然大声叫小孩名字,然后低声说话,或者沉默不说话,引起小孩的注意后再慢慢说出自己的要求。
四、倾听孩子的想法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探索自我意识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如果父母还想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困难。
父母向孩子下达指令之前,先看看孩子这时候在做什么,他可能在看电视,在画画,在拼乐高。但家长忽略孩子的感受,直接强调孩子马上去完成自己下达的指令,如洗澡,睡觉等。
要孩子短时间内从自己专注的事情中抽离出来是很困难的,正如要正在写文章的我停下双手去阳台收衣服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孩子正在处于一个很享受的过程自然不愿意听从,我们可以先倾听孩子的想法后再去下达自己的指令。
五、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通过吼叫或者下命令式的语气来下达指令,是一种极其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孩子会通过屏蔽来表示反抗。当孩子跟父母有不同的想法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两个双方都愿意承受范围内的选择。
看到孩子在公园玩的不肯离开,父母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你想再玩十分钟还是现在就回家吃饭?”孩子觉得不用马上接受就要回家的事实必然乐见其成,记得十分钟后要坚定的执行约定好的内容。
六、言行要一致昨天,家里小孩应表哥邀请去了他家玩,期间,两个小朋友在家里用筷子当玩具互相追逐打闹。
表哥妈妈看到了马上说了几句,见小孩无动于衷,表哥妈妈生气怒喝,一个小孩听到了马上停下来,一个不为所动继续跑过来,结果两个人撞到一起,一个还被筷子戳到了肚子。
这时表哥妈妈吼道,都说了这样很危险,你们还不听话。
为什么说完以后,小孩迟迟不行动,一定要到家长失控才听呢?
表哥妈妈要求两个小男孩停止追逐打闹,但她并没有出手制止。如果她说了很危险,还亲自拿走小孩手中的筷子。
这样一来,孩子眼中的父母就能做到言行一致,小孩就会知道大人并不同意他们这样追逐打闹。
七、育人先育己,化解愤怒情绪很多时候,大人都会由于孩子的行为触发自己的红色情绪按钮,像只喷火的小恐龙,烧伤自己和小孩。
怎么在怒火来临之前,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们可以做一张情绪按钮记录卡, 记录日常生活中因为小孩行为启动自己情绪的是绿色(平和冷静)还是红色(愤怒发火)按钮。
并且通过这个记录卡来不断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想改变他们一些偏差行为。实际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孩子的教育,就是父母的教育。
情商高的父母应该先审视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和孩子进行高效的沟通,扩宽孩子未来发展的道路。
父母的思路就是孩子的出路,让我们一起学习做更好的父母吧。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