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童哲学启蒙头条号
无知者
是最不自由的;
无知者
养育的孩子,
注定也会失去
成长的自由和灵性。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话——
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之所以说他们“不自由”,是因为他们总是活在自己所认为的世界中,而无法发现和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和真相。
除非,这个世界碰巧“顺应”了他们自以为是的认识,否则,他们总是会和这个世界发生或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心情总会被这个世界搞的一团糟。
最后,他们会认为——“都是……让我变成这样的”。
那天去幼儿园接儿子,班里还剩下几个孩子。
当时,有两个小男孩正在打闹。
后来,这两个小朋友真得“打”起来了,其中一个小朋友哭着跑到妈妈那里去告状,并领着妈妈找到了那个小男孩。
这位妈妈见到那个约么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就问他:“小朋友,你怎么能打人呢?”
那个小男孩义正言辞:“是他先打我的!”
这位妈妈说:“他可能是想跟你玩,但你打人是不对的。”
……。
后来,我和儿子走出学校,碰见那个“委屈”的小男孩站在路边,给来接他的爸爸哭诉刚才发生的事情。
……。
尽管不知道后来这位爸爸会怎样引导自己的孩子面对这个问题,但当时我却能感受到这个小男孩心中的“委屈”,都源自那位“活在自己所认为的世界中”的那个妈妈。
我们永远无法让这个世界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同样也不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
既然如此,当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所判断和结论时,就是在向孩子传导和教授我们的“世界观”。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及认知习惯,是我们原本思考认识这个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使然。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我们的心中就会有怎样的世界,就会在无形之中将之传递给孩子们。
就像本文前面这位妈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可能当时她脑海中只有一个逻辑——是那个小男孩把我家孩子“打”哭了。
顺着这样的认知逻辑发展下去,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个孩子未来遇到的一切问题,可能都是这个世界导致的。
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我们就会怎样认识和判定孩子所遭遇的生活境遇。
事实还不仅如此,这只是我们带给孩子的“世界观”。
当我们带着同样的“世界观”去“观孩子”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假设你的孩子不听你的话,因为某事还和你顶嘴,你可能会认为“都是这个孩子惹我生气的”,接着,你的一切教育手段都会围绕着“孩子是错的”而摆开架势。
结果,方向错,你越努力就越错。
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我们的心中就会有怎样的孩子。
顺着这样的认知逻辑发展下去,我们有理由认为当这样的父母遇到和孩子发生的摩擦时,一切问题的根源都会指向孩子。
以上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但孩子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认识,也就是在无数个这样的小事中观察、历练和总结出来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未来所表现出的对事理的思考、判断和总结的能力,无一不是教育的结果。
事实上,我们对孩子如何处理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的判断和结论,就是我们“观世界”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我们对孩子行为的判断和结论,就是我们“观孩子”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如果对此不假思考、审视和总结,这样的结论越来越多之后,在大脑中就构成了指挥我们思考一切现象的“程序”,以至于我们有时不假思索就会给某个事情盖棺定论,且信以为真。
所以,毋庸置疑,我们对世界、对孩子所得出的一切结论,都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使然。
聊到这儿,我们才会深切地意识到黑格尔眼中的那个“黑暗的世界”从何而来,才会在你看到很多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时,发现这样的举动其实就是在证明自己的“无知”。
在这样的世界和父母面前,孩子的“委屈”在所难免。
其实,这个世界压根儿就没有“不听话”、“不懂事”的孩子,有的只是“不会教”、“不明理”的父母——
因为,无知者的世界是黑暗的;
因为,一切皆因教育,一切又皆因父母的自我教育;
因为,自我教育才是点亮黑暗的那颗火种。
爆育儿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育儿父母必读亲子沟通书籍家庭教育 ¥29 购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