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认为,人类的心智其实就是数学性心智,而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也深信不疑。她写到“幼儿非常热爱数学,热爱精准度,秩序与智慧的科学”。
谈及对于宝宝数学知识的培养,宝妈们都会像“如临大敌”般慎重对待。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对于理论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用处。想要让宝宝赢在人生起跑线,数学这个“坎儿”一定要跨过。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即便长大后不少人觉得数学用处不大,但它确确实实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及3-6岁宝宝的数学思维启蒙,我们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
问题1:数学为什么重要?
答:首先,启蒙阶段所学的低等数学是以后高等数学的基础,应试必备;其次,数学是工具,任何工作都要用到数学;最后,数学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数学好的孩子无论学习什么都会找到最好的方法。
问题2:宝宝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数学?
答:在宝宝小的时候,家长们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是认为数学用处大,让孩子大量做题;还有一部分让孩子到了一年级再学。二者其实都不甚正确,如果是提前让孩子学习了小学内容,就很容易令他失去兴趣,其次是学前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如果学前不管不顾,上学后的他对数学这一学科肯定是抽象不理解的。所以说,孩子最好从3岁开始就要接触数学思想。
问题3:3-6岁宝宝的数学学习指南是什么?
答:针对此阶段宝宝的数学学习,国家是有规定的。在2010年教育部重新起草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就有“数学认知”这一板块,其目标就是为了和小学形成无缝对接。简单将它归结为:初步感知数学、理解数量关系、感知形状空间三部分,下面会针对这三部分细讲其原理及操作方式。
在理解以上3个问题之后就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数学指导了吗?并不是。
首先,宝宝一开始对于数学是陌生的,以文绉绉的教学方式指导肯定起不到好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将数学变成孩子喜欢的形式。比如,不能让宝宝单纯地从“1”数到“20”甚至“100”,而应该将数学融入玩耍之中,如拿皮球给宝宝拍,在拍皮球的过程中数数。
其次家长要懂得正确引导。举个例子,刚给宝宝买了益智类图书回来,家长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先自己看,在看的过程中他会思考,家长不应直接指导。等宝宝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问宝宝一些问题,比如图中有多少个物品?其中物品1的排序有何变化?那物品2呢?循序渐进,帮宝宝梳理出解题思路,这样他就能得出答案啦,而且还是他主动观察和思考得来的。
在懂得以上这些之后,家长就可以和宝宝开展比较具体的数学认知学习啦。3-6岁整个阶段,进行数学教育一定要以“儿童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去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哦。
初步感知数学
《指南》指出3-6岁儿童对数学认知的第一个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而细分到每个年龄段,目标都有所不同。
1.细化目标
(1)3-4岁
针对3-4岁的孩子有2个目标。第一是要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第二是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2)4-5岁
针对4-5岁的孩子也有2个目标。第一是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第二是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3)5-6岁
针对此年龄段的孩子同样有2个目标。第一是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比较整齐、美观;第二是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实践建议
经过上面针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目标细分后,我们都清楚在接触小学教育前,就要让孩子可以初步了解到数学不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那么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么做呢?
(1)引导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以表示形状的词语描述事物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宝宝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物形象性和趣味性。
举例子,在和孩子参观动物园时,家长可以和他讨论看到的动物的形状,鼓励他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肚子圆鼓鼓,全身好像是由多个圆形组成”、“鹦鹉的小嘴巴是钩状形”等。
与孩子交谈时,家长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语来描述事物,比如圆形的杯子、方形的桌子等。而在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引导他思考,比如看到奥运会场馆时,可以问他为什么这个场馆叫鸟巢。
(2)引导感知数学的用处,以及引导关注关于数的信息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上数学,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去感知和体会,使他有兴趣去关注身边关于数的信息,并体会各种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举例子,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找寻生活中用数字做标识的事物,比如日历表、手表、商品价格标签等,最好还能够引导孩子了解其中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比如日历表的数字代表年月日,手表的数字代表时分秒,商品价格标签代表价钱等。
之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数学进行一些简单推理,比如知道今天是周五,明天爸妈就可以放假;今天是周日,明天爸妈就要上班。
(3)引导发现秩序美,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生活中不乏因一定规律而排列的事物之美,家长应引导孩子体会这其中的秩序和美,并且还可以激励他尝试自行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举例子,平时和孩子逛超市排队结账时,告诉他人多时要按先后顺序排队才公平,这样的话队形还会整齐有序。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具有排序图案的工具,比如条纹衣服、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等,鼓励他发现其中的规律美。
之后家长还应当鼓励孩子利用画笔纸张等,尝试去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还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火柴人,然后按照大小不同去排序。
最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体会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比如一年十二个月按照一月到十二月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要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等。
(4)鼓励发现、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若能让孩子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用处,那么他学数学的兴趣一定会倍增。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发现并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举例子,家长在和孩子玩拍球游戏的时候,可以通过让他去数你们各自拍了多少下,并以此确定名词,其他游戏也可以像这样进行。再比如亲朋好友间结伴出外旅游时,让孩子去统计选择去不同地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理解数量关系
《指南》所提出的第二个目标是: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家长们且别以为这一块很难,其实所涉及的数学问题是很简单,用作启蒙是很有效果的。
1.细化目标
(1)3-4岁
针对3-4岁的孩子主要有4个目标。首先是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其次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再者要能手口一致地数出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最后是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
(2)4-5岁
针对此年龄段也有4个目标。首先是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描述;其次是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再者是能通过实操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即简单的加减);最后要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5-6岁
而这一年龄段,要求会再高一些。首先是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比如这支笔比另一支笔长,但如果跟别的笔比较就不一定了;其次是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去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比如拿取和合并;再者要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最后最好能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实践建议
对于完全没有数学概念的孩子而言,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是抽象概念。日常生活中,家长的引导应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孩子从实际案例中逐步接触数学,初步形成数学思维,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激进。
(1)引导感知和理解“量”
一开始,孩子对于“量”的概念还有所抽象,家长要做的是结合实际案例,适当引导孩子去感知和理解事物的“量”。
举例子,家长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例子,引导孩子感知其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指引他学会使用此类词语。同时还可以让他理解“量”是相对的,比如这个苹果那个苹果大,但比另一个苹果小。
如果平时遇到需要收拾玩具时,可以让孩子按照玩具的大小按顺序分类整理,诸如此类的物品都可以这样操作哦。
(2)指导区别物体的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举例子,鼓励孩子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每天吃饭前,在餐桌上摆放好碗后,让孩子给每个碗配上一个勺子或两根筷子,让他尝试去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
进阶之后,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简单的数数去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家里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梨子,并判断二者谁多。
(3)利用实际情景,建立数学概念
家长应多利用生活中或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孩子理解数学概念,不要放过任何可以和孩子一起手口一致对物体进行数数的机会,让他能够得出所数物品的总数。
通过重复点数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清楚物体的总数并不会因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数衣服上的纽扣,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结果都一样。另外,家长还可以提供孩子“按数取物”的机会,比如叫他拿多少个玩具和爸妈分享。
(4)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可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孩子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此实践建议属于进阶方式,家长切不可激进,慢慢来才行。
举例子,比如要把5个苹果分给爸爸妈妈,让孩子思考应如何分才公平;又或者家里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自己共5个人,但只有3个苹果,该如何解决。而如果和孩子逛超市买了很少东西,需要结账时,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到计算和付款的过程。
感知形状空间
《指南》所提出的第三个目标是: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其实在第一部分我们就已经提及过“形状”了,此部分将其加深,并融入空间概念,让孩子可以更好地用在生活之中。
1.细化目标
(1)3-4岁
针对3-4岁的孩子,主要有2个目标。第一个是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二个是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能够理解上下、左右、里外等方位词。
(2)4-5岁
针对4-5岁的孩子,主要有3个目标。首先是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其次是能感知和发现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最后是能使用上下、前后、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3)5-6岁
针对此阶段的孩子,也有3个目标。首先是能用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其次是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最后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2.实践建议
此部分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到形状与空间这两个抽象的概念,生活中不乏可以体现这两个概念的事物,家长要做的就是将其融入其中,恰当地引导孩子去接触,去熟悉。
(1)建立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
家长应运用多种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举例子,家长可以多利用生活中比较多见的物品,引导孩子去感受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其形状,比如长方形的桌子、圆形的车轮、正方形的地砖等。
在有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识后,可以鼓励孩子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积木拼接出房子的外观,用长方形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小汽车”等。
在收拾积木玩具时,可以让孩子将积木进行两两配对,从而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比如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正方形。另外在整理时,可以让孩子按照积木的形状进行分类整理。
(2)丰富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
在孩子3-6岁这一阶段,家长应尽量丰富他对于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他运用空间方位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子,让孩子取放东西的时候,尽量使用他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并且做出强调,比如说“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把玩具装到纸箱里”、“把花盆放在窗台上”。
平时和孩子出门,多让他留意一些熟悉场所的位置。比如便利店在家楼下,公园在超市的旁边等。
而在和孩子玩寻宝藏游戏时,孩子年龄还小的话可以要求他按照语言指令去找,而年龄大些的话可以让他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去寻找。
数学这门学科在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重要,3-6岁的孩子对于数学思维的启蒙和学习有赖于每个爸爸妈妈的细心引导。要用科学的办法,不要用太多脱离孩子年龄的要求来强加他,只有循序渐进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好数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