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分享了一篇文章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这是基于个人经验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比较小众但还是受到很多用户认同,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家里是怎么做的。
我之所以认为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太多,是因为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在毫无先天优势的情况,依靠父母长期在意识层面的影响,让我敢于面对人生种种困境不断突围快速成长。
换到我的女儿身上,她已经上幼儿园很快就要上小学。按道理在深圳这样一座竞争和压力巨大的城市,对于还没有买房子的我来说,在教育问题上我应该非常焦虑才对,但我却一点焦虑感都没有。
一是因为我明确感受到我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持续为之努力;二是我看到太多就算有学区房的人,自己的人生无法掌控却对孩子实施着错误的教育方式;三是我坚信在我和她妈的影响下,她会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生活选择能力的人。
基于以上几点,我根本没有焦虑感,哪怕女儿未来没考上大学,我也不会责怪她和自己(但我依然会用自己方式去引导她尽量考上),因为她不需要像我一样,需要通过高考才能从农村跨出来见识世面,她将来的选择比我那个时候多一万倍。
那么在我在孩子教育方面注重的是什么?孩子现在5岁,接下来我将分为过去和将来2个部分,谈谈每个阶段我的侧重点和计划。
过去结合孩子0-5岁这个属性,他们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身体也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对很多动作处于探索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充分让孩子接触新事物并给予耐心和信任,而不是灌输技能。
只要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很多具体的事情引导方式就会豁然开朗。以吃饭为例,很多父母急于让孩子快点学会拿筷子,就让她用那个吃饭学习筷,这种筷子是反人类的设计,因为她抹杀了孩子自己试探的空间,一上来就给了一个固定的“正确姿势”。要知道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样的,他们热衷探索,通过探索掌握一项技能将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只是通过一种他们讨厌的方式反复训练到达父母要想的结果,那么兴趣就会瞬间丧失。
大家把吃饭这个例子转移到其它技能培养:学走路、学钢琴、艺术启蒙等等,是不是绝大多数父母都用着同样的方式?用固化和标准方式,期待快点达到“标准”结果,最后孩子兴趣消失殆尽。
在意识层面的培养,道理也一样。当孩子给出一项结果时,我们不要以对错去衡量,而是以“是否带有孩子自己思考过程”去评判,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有一种态度:我只是建议,你可以不必采纳,并对孩子想要怎么做给予充分鼓励。
将来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大道理,比如耐心、信任和尊重孩子的内心,很多人觉得这些道理很虚,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去做,一旦做了才会觉得真的有道理,而不是个鸡汤。就像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捷径,成功的路都是依靠勤奋、认真、坚持之类朴素的品质走出来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给予充分的探索和试错空间,当孩子逐渐长大就需要用到更加复杂的策略。排开来说,估计写一本书也说不完。这里分享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
1.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孩子5岁左右,我让她接触跆拳道、击剑等这样的运动,当然她如果不喜欢就算了。因为这样的运动竞技性很强,一场运动下来可能会被对方打到一百次,特别容易面对失败,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看待失败这件事,并不断调整优化去做的更好,一旦孩子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将来进入社会后,必然带来深远的影响。
2.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接下来面对学习问题,我会跟她一起利用思维导图制定时间管理计划,目标和任务管理计划,像画画一样去引导和玩,我相信只有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他们才能真正去实施,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目标感强,有规划能力,而不是每天都在没完没了的应付作业。
3.培养孩子的艺术感知力
我会带她去一些设计展,画展和博物馆瞎逛,最好能提前做些功能,当看到一些画家作品时,跟孩子讲讲画家身上发生的有趣故事和作品的由来,相信会对孩子内心产生震撼,由此引发对艺术的兴趣也说不定。
4.给孩子进行商业启蒙
等到孩子8岁的时候,我会跟他分享商业知识,甚至会给他一个公司的小“案子”,让他自己去做方案。在我面对真实的商业困惑时,时不时询问一下她的意见,而不是像很多父母一样说,大人的事情你们小孩不懂,只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爸爸所面临的困难,然后也会看到爸爸是如何去克服困难的(不论是上班还是创业中的父母都可以这么干)。
我老爸以前就是这么跟我相处的,这让我从小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创业心,有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心态,在我大学时我就认定,我肯定不会一直上班,同时也具备了超过大多数同龄人的商业思维(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就写过商业计划书,可惜没找到投资人哈哈)。
还有很多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跟孩子探讨,在家庭教育它的基本原则都是不以“正确结果”为导向,不以习得具体的技能为导向,重点在于进阶的过程和思维意识层面的拓展,这才是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应该做的,至于学习多少个单词,背诵多少首诗,这些事就丢给学校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