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知道作为家长你的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晚上吃完饭,在小区里散步,邻居家的孩子胖乎乎的可爱极了,伸手想要抱一抱。这边就听到孩子喊:“不要抱,不能抱!”,并且还一脸委屈。有时候甚至会说:“难道你不爱我了吗?为什么要抱别人家的孩子?”这时候是不是问号脸飘过?孩子这么小,是嫉妒心还是玻璃心?“小可爱”要变身“小醋王”?
现在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父母在想要二胎之前,会先给大宝做思想工作,以免大宝嫉妒心增强,有的家庭可能是已有两个小宝贝。其实,不论是二胎家庭还是只有一个宝宝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关爱都要有一定的把握,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嫉妒心的时候,需要父母及时主动去了解原因,并且去降低这种心理。
一、孩子嫉妒的表现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贝格认为,嫉妒感最早可能在学步前的婴儿期就已出现。当孩子发现同龄人拥有的东西比自己更好、更多的时候,无论是成绩、相貌、玩具、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家长的关注,他们内心往往就会产生小小的嫉妒。
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一个正常人,不但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嫉妒,而且也有被人嫉妒的愿望。
嫉妒作为一种本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小小的孩子面对家长对别的孩子或者兄弟姐妹的关爱,会觉得害怕自己失去宠爱,又或者是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比自己好的时候,会有破坏的心理。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当孩子出现嫉妒心的时候,主要有以下这些表现:
1、不容忍家长亲近别的孩子
其实,最开始孩子的嫉妒心来源于父母。当爸妈对别的孩子表现出关爱的时候,孩子看到后,便会出现哭闹、气愤、不满等情绪,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比如尿湿裤子等等,这些都是故意做出的一些较为幼稚的反抗行为,希望能够吸引家人的注意。孩子的这种行为希望家长把对别的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让家长无暇去关注别的孩子,来照顾自己,以这样的方式想来获得疼爱。
2、对不愿意和自己分享的伙伴有排斥感
家里有小孩子的,一定有各种各样的玩具,零食等等。很多孩子很喜欢和拥有很多玩具零食的小伙伴玩耍,因为或许可以玩到自己没有的玩具。当这个小伙伴不愿意和自己分享玩具时,嫉妒心便会涌现,会出现破坏小伙伴的玩具或者孤立小伙伴的行为,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感。比如,小明有画板,而小亮没有,然后刚开始两个人还能一起玩,但是小明由于没玩够,不让小亮玩了,小亮就想抢夺画板,后来就是不再搭理小明。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
3、对受表扬的幼儿有敌意
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受到表扬的时候,孩子会出现明显的不高兴,不服气的情绪。他的内心活动可能是:“那去找别人家的小孩呀,我怎么比他差了?他哪里牛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说那个孩子坏话或者缺点的行为,尽管自己并不能有什么好处,只为寻求一时的痛快。
二、孩子嫉妒产生的原因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嫉妒会让人陷入不良的情绪之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嫉妒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不论是在孩子以后上学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作为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因此,需要先找出孩子嫉妒的原因,然后再一一应对找出解决办法,孩子产生嫉妒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对于失去爱的恐惧
孩子希望能够被爱,只有被爱才能够有安全感。当父母把原本属于自己的爱,给其他人的时候,孩子便会不高兴。这是宝宝天生就有的一种自我保全的强烈意识,担心失去爱自己的人。比如,提到的父母去抱其他的孩子,或者家里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小宝身上,这样的行为便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爱被分走了,因此产生嫉妒心,发泄自己的情绪吸引注意力。
2、不良的成长环境
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了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讨论别人,怎样欢乐与发愁,怎样读书、看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的环境,并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并且孩子在某一时段存在模仿行为。有些父母总是相互猜忌,在孩子面前议论邻居亲戚等等,家庭环境中的嫉妒,使孩子受到无形的影响。孩子的认知还处于发展时期,并不能正确判别父母的行为是否可以学习模仿,进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嫉妒心。
3、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
在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或许是想激励孩子,或许是无意间说出的话:“邻居家的小明真乖,现在都会帮忙了”,“人家小美真听话,乖乖吃饭,还不挑食,哪像你”,“人家怎么那么听话呢”……然后孩子觉得父母总喜欢与别人比,认为别人比自己强,自己才总受到责备。这种做法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进而激发孩子的嫉妒心理,时间长了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胆怯等不良行为,甚至会出现恶意伤人的行为。
4、受到不公平待遇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或感情上有所偏爱,可能激化矛盾,使一些儿童由怨恨而产生嫉妒之心。
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好坏总是会成为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老师有时候会在孩子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很多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老师口中的好学生,而自己的努力却觉得被忽视。比如,一些孩子有能力或者有进步,但是老师却没有看到,没有正视他的努力时,便会觉得有伤自尊,产生嫉妒心。有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增大心理压力。
三、父母如何降低孩子嫉妒心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会对个人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阻碍。研究表明,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心理就已经很明显了。孩子的的这种嫉妒心理不可能随着成长完全消失,需要经过成人的引导,进而由消极转向积极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作为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降低孩子嫉妒心呢?
1、建立良好环境
德国嘉瑜伽卡尔·威特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重视孩子。
首先,父母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便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生活的状态、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家庭成员的态度各个方面。孩子出现嫉妒行为的时候,家长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从孩子的环境入手,为孩子的成长做出改变,比如,与人相处变得更加友爱、宽容、真诚等等。能够以真诚的心祝福比自己成功的人,然后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相信在生活中孩子能够潜移默化,逐渐降低自己的嫉妒心。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家长尽量避免孩子与其他的孩子相比较,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把说其他孩子的好作为激励的方式,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激励孩子,比如,看动画片的时间奖励、玩具奖励、外出奖励等。
2、正确分析孩子和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由于孩子的认知没有发展完全,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对事物的把握不够全面。有时候不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对他人产生嫉妒之心,喜欢把这种差距简单归结于他人,并不去考虑其它的因素。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去认识自己,分析和他人之间的差距以及原因,并且努力去缩短这种差距,化解孩子心中的嫉妒。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可以和他一起面对,不用去嫉妒他人,嫉妒他人对于你和他都没有任何好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我们可以扬长避短,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绘画方面有天赋,家长就应该多多鼓励孩子,表明自己看到了孩子的努力为他骄傲。让孩子更有自信,此时孩子便能够接受别人在其他方面比自己优秀,这种自信心,能够让孩子有效降低嫉妒心,让孩子健康成长。
3、转化为竞争意识
这也是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教育,或许在家里,孩子属于关注点,而在外的时候忽然不再是焦点,孩子进而产生嫉妒心。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参加竞技比赛,毕竟竞技需要让孩子靠实力说话的。一些棋类、运动类的游戏,还能够发展孩子的智力,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全面发展。比赛的过程中,有输有赢,孩子能够感受到成功和失败。在这种感受中,让孩子对比自己强的人产生正确的认识。
此时,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当孩子失败的时候,要开导孩子,宝宝还有很多强项呀,我们也可以多努力,然后超过他,下次再战!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依然受到关爱和关注,便不会产生自卑和嫉妒的心理。当孩子成功的时候,告诉宝宝,虽然赢了,只能证明你的努力有了成效,但不是别人不行,或许只是他临时出了状况呢?再接再厉哦!孩子的自信心能够得到很大激励。因此把孩子的嫉妒行为转化为竞争意识至关重要,这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孩子出现嫉妒心,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进行纠正,家长要从自己的行为,给孩子营造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等方面找问题,需要父母更有理智和耐心,降低孩子的嫉妒心,转化孩子的嫉妒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