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说的问题起源于一个现实的事件:
一位年轻的妈妈领养了一只小猫并把它带回了家,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孩子竟然在他不注意的情况下把这个小猫给摔死了。这位妈妈感到很不可思议,她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
孩子把猫摔死,我认为可以按照年龄来划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看待。
孩子年龄低于10岁孩子在四年级以下的年龄阶段,心智还是不成熟的,如果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产生这样的行为,我认为孩子就是不懂事儿。他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他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度的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和过多的引申。孩子只是单纯不明白他这一摔所带来的后果和这个事情所带来的风波。
我们家长要做的只需要和孩子讲明道理就可以了。我们要给孩子讲明白这是和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去呵护自己身边的一切,尤其是比自己弱小的人。10岁之下的孩子肯定能明白,他所做的事情是不对的是错误的,孩子就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事情也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孩子年龄大于10岁那么孩子的做法,就有一些可以再深度探讨的地方。
嫉妒心
我们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可嫉妒的,孩子在和猫争宠吗?孩子是在嫉妒猫吗?是的,孩子真的是在嫉妒。他认为这只小猫的到来,分享了父母给予他的爱,他得到的爱不再是100%了。这其实是现在小孩们的一个通病。用老人的话说就是“独”。孩子们要得到所有的一切,不希望有人去分享他们的东西。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些年在二胎刚开放的时候,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准备要二胎,却遭到了自己家里大孩子的反对。大家在觉得忍俊不禁的同时,应该想到其中更深层次的东西。孩子为什么会反对?其实就是怕这个弟弟妹妹的到来,分享了属于他们的一切,这其实是嫉妒心和不安全感,这种情绪被移到可爱的小猫身上,会促使孩子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缺乏敬畏
教的学生越多,越发现这个现象越明显。前辈们常说“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你要问我到底不如在哪里,我不认为是知识上的,能力上的。而是一种敬畏,对于长辈的敬畏,对于知识的敬畏,对于规矩的敬畏。孩子们缺乏敬畏,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是自行其是的,是无所畏惧的,他自己是最大的,什么都应该为他让道。
孩子之所以会把猫摔死,除去他不懂事的原因之外,那就是他认为这个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他可以视之为草芥的,这种想法是很可怕的。现在对小事儿没有敬畏,以后就会对自己的父母没有敬畏,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敬畏,那孩子如何控制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那他该如何自律呢?人在社会上一定要有“怕头儿”,一定要有所敬畏,这样自己的行为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
寻求刺激
刺激可以带来身体心灵上的双重愉悦,是一种孩子没有体会过的神奇的感受,所以他们很喜欢。而现在网络发达,一些短视频给他们带来刺激的同时,也会指导孩子们去寻求更大的刺激。这个我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上次期末作文是写“有趣的事”,我就批出一篇让我自己都觉得很奇怪的作文,孩子写了个什么事呢?他的是:在一个短视频上看见了,一个人骑摩托车骑到了水沟里,他觉得很有趣。可是大家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件事情真的很有趣吗?一个人骑摩托车骑到水沟里受了重伤,浑身是血这个事是很有趣的事情吗?在寻求刺激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针对以上三点我们应该怎么做?
心理疏导
这里不仅仅是摆事实讲道理的问题,10岁以上的孩子什么道理其实都应该懂了。在现在信息如此庞大的前提之下,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放下他的嫉妒心,孩子们需要知道知道我们对他爱一分都不会少,而他也应该把他的爱去给予别人。人不能只是索取,还应该有所付出。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降低他的戒备心理,嫉妒心和不安全感,我们要向孩子明确的表示,小猫并不影响他在家里的地位,也不影响我们对他付出,更不影响我们对他的爱。然后引导孩子思考:每个人都要有爱的人,你的爸妈爱的是你,那么你应该去爱谁呢?引导他主动做出付出。最后,强化我们的心理暗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久不会变的,那么孩子你准备去爱谁?你准备如何付出?
富有仪式感的教育
家长朋友们都会教导孩子,讲授知识,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但是针对缺乏敬畏感的孩子,我们需要再加一点东西,这个东西是形式手段上的,就是仪式感。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穿着大裤衩,背心儿去开会的时候,会议气氛会比较随意;如果大家西装革履,面色凝重的坐在会议室里端端正正的开会,整个会议的气氛会变得很严肃,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这就是仪式感,我们想要让孩子树立敬畏,首先就要给他树立一个仪式感。
所以我建议由家长倡议郑重的在家里开一次家庭会议,爸妈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会议的章程,该谁发言,该谁做总结,内容就是对于这件事情的讨论。最终的结果由家长们把握,要的就是给孩子们带来一种冲击感:这个事情非常的严重,以至于都上升到这种形式了,给孩子的内心埋下一颗敬畏与规矩的种子。
监测上网状况
对于孩子们的上网状况,上网内容,上网时间的监测已经时不我待了,必须马上介入。因为网络的内容太复杂了,孩子们能遇到的东西太多了,我并不否认小视频软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给我们带来的冷知识,但是这其中确实夹杂了一些不良的信息和对价值观的消极诱导。对于网络的严控又很难做到,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监测,了解孩子们大致在浏览什么?喜欢看什么?我们提早做好防范,其实我们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们在网上浏览的内容,必须做到心里大致有数,我们可以不知道孩子具体看了什么,但我们要知道他用哪几个软件?他一般玩手机玩到几点?一般什么时候玩?如果这都不知道的话,我认为咱们家长是不太成功的。
结束语: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是以小见大的。小孩把猫摔死不是一件小事。说句比较难听的话:孩子现在可能摔猫,等到各位家长老了,孩子长大的时候,那摔的可就不知道是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时机和机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