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五章: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点击关注,一起读育儿书。成长从点滴开始。
教育越来越被国家及每个家庭重视。在三大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核心位置。而父母又是核心教育中的核心。那如何做智慧家长呢?
作者在孩子幼年时。为了克服丈夫去了外地工作,自己边工作边带孩子的困难。宁愿自己从早到晚没有休息时间,需要长出三头六臂来应付。血压降到医生都觉得不思议的地步,却仍然一样不少的干着。即便是这样,她也选择得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她认为所有的困难应该由家长去克服,而不应该让孩子来扛。
坚持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有三个原因:
1 孩子的启蒙教育
这个小故事当中,作者并没有介绍,她是怎样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
不过我找到一些关于启蒙方面的知识,其中有一些是尹建莉的观念。
(1)启蒙的目的
想要给孩子进行启蒙,首先得了解启蒙的目的。
启蒙的目的是通过激发的方式,点燃孩子心中的那把火,唤醒他的内驱力。让他成为一个永远好奇,永远乐于探索的人。
启蒙就是给他一个探索的工具。
(2)启蒙不等于提前学习
启蒙的目的在于激活脑活力,提前学习的目的是灌输知识。
启蒙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推动力,提前学习是智力发展的阻力。
启蒙通过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兴趣。
(3)孩子最喜欢的启蒙方式
孩子大脑最适合的地方-----温馨的家
孩子大脑的最佳营养--------安全感
孩子大脑的最佳刺激--------父母的陪伴
2 考虑孩子的感情
很多人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哭一哭,渐渐也就习惯了。殊不知习惯的背后,包含了孩子无尽的痛苦。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 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儿童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也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在孩子出生的三年内,至少也要一年内。一定要由妈妈亲自抚养。如果你做不到,请不要生孩子。
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孩子10多个月时,离家工作了一年多。那时候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学习育儿,只顾着自己考证。虽然离开了他,心里万般思念,但还是坚持着自己错到离谱的观点。幼小的他心里比我更痛苦千百倍。事已至此,悔恨也无济于事。只能加快自己学习的脚步,希望用以后来弥补吧。也许只能事倍功半,但一定要坚持下去。
3 参与孩子的成长
我听过关于为什么要孩子最美的解释。为什么要孩子呢?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但他更多的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你小心的孵化了这个小生命,他“破壳而出”独自面对这个未知又陌生的世界。有些恐惧,不知道该在哪里寻找安全感。作为母亲,你是上天给他安排的那个天使。那个关心他,爱护他,守护他的人。因为有你,他才慢慢对这个世界不那么害怕,焦虑。他把所有的信任和期待都交给你,他需要你爱的陪伴。你忍心对他的爱视而不见吗?你忍心让他在黑暗和痛苦中煎熬吗?
我们曾经都是婴儿,大部分都没有被足够的理解和爱护过。我们曾经是多么渴望被爱,被理解。只是随着时光飞逝,我们逐渐遗忘那个满眼期待的孩子。我们把对爱的渴望都内化了。或内化成了冷漠,或内化成了嫉妒。
尝试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会表达,不能言语,柔弱的婴儿吧。这样你才更懂他。
遇见孩子会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1 原来我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作者一家春节前坐火车回老家,因为赶不上当天的火车。而要在北京留宿一晚。五星级宾馆虽然干净舒适,可舍不得花那个钱。小旅馆又担心不干净。女儿好奇的问五星级宾馆长什么样?得到的答案是有干净的床、卫生间、热水、冰箱。孩子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家就像是五星级宾馆,这些该有的都有。
2 有爱的房子才是家
有房子并不代表有家,有爱的房子才是家。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只有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孩子的身心才会正向发展。
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纠纷。而是他们懂得避开孩子,尽量不让压抑的气氛笼罩在家庭中,不让孩子参与到大人间的纷争中。孩子会明白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用什么样子的态度去解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习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最初没法辨认对与错。不管是好的坏的,他统统接受。然后去模仿,重复练习,最后形成自己的内在逻辑。一旦形成了内在的自我,就很难改变,就会变成“我就是这样的”“我父母就这么教我的”。
1 不记考试成绩
虽然是记功簿,但从来不记考试的成绩。其实和不向孩子要分数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大人关心的重点是分数和排名时,孩子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记功簿”只记些诸如:收好玩具、扔垃圾、会认时间了……这些日常小事情。但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孩子的成长不正是由这些点滴积累而成的吗?
“记功簿”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快乐,使偶尔的行为最后变成一种稳定行为。
记了“功”,便慢慢成为真正的优点,记了“过”也会慢慢成了缺点。所以只记“功”,不记“过。”
2 把孩子的所有“过”变成“功”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
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孩子身上不是缺少优点,只是缺少会发现优点的家长。
如果孩子总是要家长提醒看书,就不可以记“每天要人提醒才知道看书”,可以记下“虽然要人提醒,但每天都能坚持看10分钟”;待孩子发现看10分钟书,你也能接受。你就慢慢过渡到“越来越用心的看了”。从孩子的不是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给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让孩子渐渐获得成就感,他就愿意重复良性行为,最后内化成自己的日常行为。
用心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不用心的家长只问孩子要结果。
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是不是也想给孩子准备一本“记功簿”?也许每个孩子不同,但孩子的天性是喜欢被激励,向上发展的。请你相信!
我已经坚持记功6天。每次当着孩子的面告诉他,今天做了什么事,妈妈要为他记功。他的表情喜悦中带点害羞。我很享受“记功”时光!
家庭教育在点滴中。同样的教育理念,不同的父母操作,差别就在点滴中。过程或艰难,或迷茫,但请坚持下去。孩子的教育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他成,你也就成了。他不成,你注定败。做个智慧父母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