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父母都被孩子的养育问题弄的垂头丧气,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多读书、少玩手机、把玩具主动收起来、主动做作业、不要打架。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合作,让我们丝毫没有做父母的快乐。
俗话说的好“养孩子就像养冤家”。早上你要不停的提醒,孩子才会起床;放学后,你要陪写作业、督促他少玩手机快去睡觉。这在期间,你的好意规劝还会遭到孩子的激烈反抗,有时候气的要死,脾气一上来,你就开始威胁、打骂孩子。但是这些办法一点不管用,它不仅没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让亲子关系交恶。
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停止他们的不良行为,教会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哪?
《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后面简称《正面管教》)告诉我们:要想纠正孩子的行为,我们首先要赢得孩子的心。只有弄清楚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正面管教》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根据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撰写的一本讲述有关如何教育孩子的书。
《正面管教》自1981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为了父母、老师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里,父母可以学习到帮助孩子停止不良行为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教给孩子负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正面管教是种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什么是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介绍说,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建立在大人和孩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大人对孩子的态度一定要是和善并且坚定的,只有这样,大人才能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对于父母来说,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有什么好处?
正面管教是相对于传统的严厉型和骄纵型两种养育方式来说的,书中约翰·普拉特博士通过3岁的乔尼在三个不同家庭吃早饭的故事,向我们生动的介绍了父母与子女的这三种不同的互动方式;
1、严厉型家庭:父母单方面制定规则,而孩子必须遵守父母设下的规则,如果孩子违法了规则,那他就会受到惩罚。
如果早上乔尼不想吃妈妈准备的热玉米粥的话,刚开始妈妈会为了说服乔尼吃饭,给他讲很多道理,像天气太冷了,你吃了就变暖和了、不吃饭你会饿等等。如果乔尼还不想吃的话,妈妈就会在粥里加些糖、葡萄干等东西,让粥变得更好喝。如果乔尼还不想吃的话,妈妈就会接着讲道理,像非洲的孩子都没东西吃,你不吃我就给他们吃了。如果这时乔尼还是拒绝的话,妈妈的耐心就用光了。既然好生相劝没用,那就打一顿。。
严厉型的管教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遭到惩罚后就立即停止了,但是惩罚却是治标不治本。
2、骄纵型家庭:没有规则,如果父母能力允许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在骄纵型家庭里,妈妈会满足乔尼任何不合理的需求。乔尼早餐想吃吐司加软煮蛋,那妈妈就需要做出满足他要求的软蛋为止,不管是10个还是20个。妈妈刚做出满足乔尼要求的吐司加软煮蛋,但他突然又想吃炸吐司,那妈妈就需要给他做炸吐司。如果刚做好,他又改变主意,要吃白糖脆饼,那妈妈就会赶紧帮他另外准备。总之,在骄纵型家庭长大的孩子,有本事把妈妈耍的团体转却不会有丝毫愧疚。
骄纵型的管教问题在于,孩子总感觉这个世界欠他们的,他们从小就在无意中被训练成了操控高手,把精力都放在了逃避责任上,但遗憾的是这个世界并不是人人都是你妈。
3、正面管教型家庭: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寻求对双方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如果父母需要单独做决定,那他们不能伤害到孩子的尊严。
在正面管教型家庭里,乔尼需要自己穿衣服并且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在吃早餐时,妈妈会给乔尼一个有限制的选择,A或者B。如果乔尼选择A,但是他又不想吃的话,妈妈不会试图说服他去吃,而是用一种和善的语气告诉乔尼,如果不想吃,他可以出去玩一会,等到中午在吃。
如果2个小时后乔尼饿了,妈妈也不会给他吃,反而是坚定的告诉他,他应该是饿坏了,但是他应该能撑到中午在吃。
如果乔尼发脾气,妈妈可以到另一个房间去,直到乔尼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或者是抱抱他,安慰他。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能改变他们行为的办法。如果乔尼在大点,妈妈可以和乔尼一起想办法解决如何不挨饿的问题。
对于妈妈来说,她要做的就是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也就是不吃饭就要饿肚子。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在处理他们不良行为的时候尊重他们并且态度坚决的话,他们就会明白做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样能让他们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时孩子就在实行自我控制。
但是对于严厉型和骄纵型来说,它们是使用一种惩罚和奖励的方式,这是一种外在控制,这么做只能表明是父母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但是正面管教却是让孩子自我控制,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孩子为什么会做出纠缠人、吵架、打架等不良行为哪?简·尼尔森博士认为孩子之所以会做出不良行为,是因为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孩子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路途中,选择了错误的目的,引发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什么是不良行为?
要想解读不良行为背后的秘密,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不良行为?在书中简·尼尔森博士将不良行为定义为缺乏知识(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控的行为。
是不是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吵架、打架、偷东西、说谎等行为都属于不良行为,就拿吵架来说,两个不朋友不懂的如何分配玩具,你来我往就很可能争吵起来,争吵的过程中,如果有人说了骂人的话,那对方就会生气的和他打起来。在这个情景中,争吵是因为双方缺乏安排玩具的能力,而打架是因为偶然事件(骂人)让对方情绪失控导致的。
父母要如何识别4种不良行为?
根据孩子目的的不同,简·尼尔森博士将孩子的不良行为分为四类: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我们只有识别出不同错误目的,才能采取最有效的行动。
有3条线索可以帮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1、大人最初的情感反应。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那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如果你感觉被威胁、被击败,那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利;如果你感觉被伤害、感到失望或者是憎恶,那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如果你感觉绝望、无助,那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
2、当你制止孩子的行为时,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会停下来,但是过一会又会重新开始,那很可能是孩子在寻求过度关注;如果孩子继续不良行为,并且顶嘴或者实施冷暴力,那很可能是孩子在寻求权利;如果孩子用行动或者话语伤害你的话,那孩子很可能是报复;如果孩子表现的很消极,不希望你管他,那他很可能是自暴自弃。
3、目的揭示法。目的揭示法是有经验的父母通过一步步提问,根据孩子的不同反应来判断孩子的错误目的的方法。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我们只有了解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所隐藏的错误目的,才能针对性的改变孩子的行为。
父母如何使用正面管教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理孩子?1、关注于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管教方式中,我们关注的是不让孩子做什么,像不要玩火、不要看手机、不要抢东西等等。但是正面管教关注的点和传统方式不同,它是要教给孩子要做什么,也就是说在出现问题是,它的关注点是解决问题。
2019年4月17日晚10点左右,上海17岁少年因在校同学矛盾发生口角,在回家路上被母亲批评、发生激烈争执,在途径卢浦大桥时,趁母亲不备跳桥身亡。
不难看出,传统的说教、带有侮辱性的批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悲剧。那么如果一个正面管教的妈妈遇到孩子与同学发生口角,她会怎么做哪?
首先她会承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冷静下来“和同学吵架,你一定很生气、也很难过,我也有这种体验”,等到孩子冷静下来后,她会用启发式问题,来和孩子探讨这次的口角事件。让孩子参与问题、自己把问题思考清楚,让他确定什么对他重要以及他想要什么。
启发式问题的好处在于,父母停止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寻求答案。
2、有效地运用鼓励
1、找出时机。
鼓励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果两个人正在发生激烈的争执,那这时的鼓励就会被孩子看成是挑衅,鼓励也多半不会成功。只有双方在冷静过后,鼓励才会被孩子接受。
2、把注意力放在优点上
邻居佳佳的妈妈是一个很擅长夸孩子的妈妈,不论是闲聊,还是听别人说你都很难从她嘴里听到佳佳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通常来说,父母习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缺点上,而不是优点上。父母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孩子的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但是如果父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多认可和鼓励他们好的行为,那不好的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3、鼓励孩子对错误的行为做出弥补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了只有受到惩罚,他们才能吸取教训,其实不是这样的。简·尼尔森博士在书中提到过一个例子:一对姐妹花用橙子砸了邻居家的汽车。孩子的妈妈没有批评孩子,反而是用一种友善的方式以启发式问题来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并自己想办法通过道歉和把车洗干净来弥补。
做出弥补是种鼓励,它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并且努力改正所造成的后果,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事后担惊受怕。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仅仅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不行,我们还要知道如何爱孩子,而《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本教我们如何正确爱孩子的书。
"-标签: